行业新闻
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行动建议
日期:2015-03-30

  日前,世界银行在北京发布了《中国可持续性低碳城市发展》报告。报告称,中国的城市走低碳发展之路,有助于实现国家降低单位GDP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的目标,同时使城市更加宜居,效率更高,更有竞争力,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
  与此同时,世界银行在广州打造中国第一个低碳社区建设项目,向低碳示范社区提供总额100万美元的资助以及技术支持,以期实践无处不在的低碳环保绿色概念。

  世行报告

  据估计,全球城市产生的与能源有关的温室气体已经占到总排放量的70%。鉴于未来20年中国预计将增加3.5亿城市居民,实行低碳发展刻不容缓。

 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罗兰德在报告发布会上说:“中国要实现"十二五"规划把碳强度降低17%的指标,城市减少排放至关重要。报告提出了一个行动框架供中国的城市借鉴,有些城市已经采取这些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与低碳增长。”

  报告指出,工业和发电是中国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,据估计这两项各占城市碳排放量的40%,其余的20%则来自交通、建筑和废弃物。

  报告建议说,中国要实现低碳增长,城市需要在多条战线同时行动。由于碳排放与城市的形态密切相关,因此影响土地利用和空间发展的措施是最重要的。空间发展还具有很强的“锁定”效应:城市一旦发展和确定了自身的形态,要想重新改造几乎是不可能的,因为建筑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转的,改造的成本高昂。

  此外,城市需要建设节能效率高的建筑物和工业,需要发展可以替代私家车的交通系统,需要建立对水、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高效管理。而且,城市需要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纳入规划、投资决策和应急预案中。

  报告还强调,需要针对具体部门的具体问题采取措施,特别是针对能源、交通以及水资源、废弃物管理等市政服务采取具体措施。报告根据中国各城市和世行项目的经验,针对这些部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。

  在能源方面,建议城市领导人应鼓励发展清洁能源,包括通过最大限度地使用可再生能源,加强能源需求管理中市场化方式的作用。

  在城市交通方面,应鼓励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,改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,通过收取税费改进对私家车的管理,促进多方式公共交通服务一体化,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增加电动车的使用。

 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,应考虑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,以达到基础设施需求与抽水成本的最小化。城市须重新评估其取水策略和污水处理方式,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使用,并通过适当的定价策略加强对需求的管理。

  世界银行高级基础设施经济学家、报告作者之一白爱民说:“中国的城市面临着复杂的挑战,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方式,各级政府以及全社会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。”另一位报告作者、世界银行城市交通专家孟烁明补充说:“中国政府制定了降低单位GDP碳强度的明确目标,但在土地利用和城市财政方面,在促进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方面,应采取一些关键性的配套措施,可以助力城市政府更有效地落实低碳行动计划。”

  100万美元打造广州低碳示范社区

  对于目前正在进行低碳试点的一些中国城市,所遇到的低碳建设上的资金压力,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(601099,股吧)地区基础设施业务部首席基础设施专家刘志认为,对低碳城市建设的投入是一个共同的难题,但应该看到其投入所带来的关联效益,花在环境方面的投入多了,也许花在健康方面的支出就会减少。

  据悉,世界银行目前在广州建设中国第一个低碳示范社区,为低碳社区建设提供简单且可复制的模式,并将其示范性社区开发经验向中国类似地区推广。

  世界银行结合中国国情所给出的低碳社区定义,是指在通过生态绿化、节能环保活动等环境友好型、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措施,达到较低碳排放甚至零碳排放、适合居住活动的人居社区。

  其后,世界银行项目办将着手建设包括居民小区、具有保护和借鉴价值的古民居村落、工业社区、商业社区、酒店、学校及厂矿企业等五类低碳示范社区。世行将向低碳示范社区提供总额100万美元的资助以及技术支持。

  世界银行项目办将通过招投标方式为积极参与各地社区低碳化建设、扎实开发低碳产品技术的企业提供参与创建低碳示范社区的机会,推动低碳企业的成长和发展,鼓励更多的企业积极承担低碳减排的社会责任。

  世界银行认为,在“十二五”规划期间及其以后,中国有机会实施低碳发展战略和模式,开展新技术创新,提高现有工业企业的效率,改善对城市发展的管理等。这样也有利于未来的城市更具可持续性,效率更高,竞争力更强,更加舒适宜居。